图说:刘铭(左一)在病房与孕妈交流 采访对象供图(下同)
羊水栓塞,对孕妇来说,是鬼门关。38岁的高龄孕妈妍妍(化名),就在生产时经历了大起大落。
回想起喜得宝贝那天,妍妍却更多生出劫后余生的感慨。思量再三,她把自己的经历发在了宝妈群里,想告诉大家,在产科,什么都不要怕。
近日,沪上知名妇产科医生段涛教授在微博发出“救救产科”的感慨,“你们担心的是生娃的人少了,我担心的是产科学科的塌方。”一周前,国家卫健委印发《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》,明确公立医疗机构要承担产科服务兜底责任,并要求完善政策保障机制。
挽回妍妍生命的,是申城另一位“网红”妇产科主任刘铭。近日,记者来到其所在的上海市东方医院(南院)产科,在生育率下降的大环境里,刘铭领衔的科室却听见了更多啼哭声。对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而言,做到这点,要付出什么呢?
门诊“解决”隐忧
“虽然出生人口降低了,但对产科整体的压力并不低,因为母婴安全必须尽全力百分之百来保障。”刘铭快言快语,开门见山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:2023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,人口出生率为6.39‰,新生儿人数和出生率两项数据均为近5年来的最低值。
围绕生育率话题展开的讨论,自然多了起来。刘铭坦言,产科的部分压力,来自孕妈身上的“定时炸弹”——随着高龄产妇增多,各种各样的复杂病例也多起来。对综合性医院产科医生来说,多学科是底气,更是期盼。
“传统理念中,产科医生解决生产的问题。孕妇有高血压,就去心内科;有高血脂,就去消化内科……可这样的话,专科医生无法掌握孕妇的整体病情了。”刘铭解释。观念在转变,多学科不能只是发生疑难重症时的“临时班子”,而应该在病房、在门诊。
现在“胖妈妈”比例高了,贪嘴吃个火锅甚至吃个煎饼,就有急性胰腺炎的风险。“我们会在孕妈血脂一开始升高的时候,就联合营养科、消化科,甚至新生儿科,从母婴安全角度提醒孕妈,并给予控制体重的个性化方案。”刘铭举例说。在浦东新区的支持下,东方医院率先开展产科多学科门诊,把疑难重症的预警关口提早到门诊,“围着孕妈转”。
演练不是儿戏
“妍妍那天的分娩,其实非常顺利。”刘铭回忆,可没过一会,她就发现了不对劲——妍妍的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直线降低,呼之不应。
“快,产妇可能羊水栓塞了!立即启动抢救预案,呼叫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,立即静脉推注地塞米松!”刘铭第一时间发出指令。在医院产安办的协调下,ICU、麻醉、心内、呼吸等多科室主任迅速赶到手术室。
据介绍,羊水栓塞堪称产科“夺命杀手”,是由于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。起病急骤、病情凶险、难以预测,病死率可高达86%,是极其严重的分娩并发症。
多位妇产科资深医生指出,产科应该向着医疗质量更好、更安全、患者体验更好的方向发展,要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能力,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。“有了产安办这个‘总调度’,会根据孕产妇疾病的危重程度,协调院内、区内乃至市级层面的专家支援。”刘铭解释。
在院方的支持下,刘铭组建起一支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——这是支“快速反应部队”。“我们会模拟不同场景:脐带脱垂、急性胎儿窘迫……发生这样的情况怎么让宝宝快速安全降临。”她告诉记者,院级层面的演练每月一次,产房也会根据每月情况演练一到两次,“演练过后,大家会复盘,该讨论的讨论,该改进的改进。”
科普正向反馈
今年年初,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“牵手”抖音,在全国率先推进健康科普先行先试。刘铭获聘健康科普先行先试项目专家。
她的抖音号里,“孕期日常”更新了50多集,播放量近8000万;“女神绝活”更新了23集,播放量逾4000万。去年秋天,她将臀位宝宝转为头位的“外转倒术”火了好一阵,弹幕闪过一溜评论:“太快了”“还没看明白就完了”……刘铭还带领团队主办“臀位外倒转训练营”,全国各地医院积极响应,很多三甲医院也派医生来学习外倒转术。
“科普中,我经常用的是孕妈实实在在发生的例子。”刘铭说,最典型的还是贪嘴引发的急性胰腺炎,孕妈看到后会明白怀孕期间科学合理减重是可行的,对宝宝也有好处,“让病人讲故事,我们发现孕妈听后依从性会很高。”
就妍妍来说,也算得上母婴科普的受益者——她和家人通过刘铭的健康科普知道,尽管羊水栓塞凶险,但现在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。因此当天的抢救,她本人和家属都无条件信任医生。“有时候担心会引起恐慌,但你越不说,当病人真正发生的时候,她反而无从应对了。”刘铭感叹,“科普的力量是强大的。”
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